近日,不少高校都开始进入了迎接本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倒计时阶段,“迎评”的氛围紧张而热烈。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始于1985年,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随着2013年12月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通知的发布,新一轮教学评估的“指挥棒”指向了哪里呢?
新一轮评估目标:“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有关教学审核评估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育部2013年12月发布的《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中有如下表述:
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中有如下表述:
审核评估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主体性原则注重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新一轮的教学评估重视学校的主体地位,摒弃“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的评估方法,转而把“尺子”交给学校,由学校来决定自身的定位与目标。审核评估只替学校把关,衡量其目标达成度,评价其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教育部于2011年10月发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审核评估形成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周期为5年。
可见,新一轮教学评估的另一个特点即是评估重点的变化,其作用从评价变为发展,其性质是从结果判断变为改进建议,淡化了结论。虽然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校间的横向比较的可行性,但同时赋予了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为其办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发展提供了空间。
新一轮评估:学校怎么做
如上文所述,教学审核评估没有设定统一的标准,而是鼓励学校围绕评估范围自行设立评估指标。面对评估方式的改变,有些学校显得手足无措,在评估准备过程中感到无的放矢。针对这种情况,下面将分别就审核评估标准中的每个模块,分别提出用于举证的学校工作案例和辅助支持的数据点。仅代表作者自己看法,供参考。
一、定位与目标
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是学校前进的方向,既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要符合学校实际,与师生心理期望相符合。学校需要收集培养结果和在校师生培养目标认可情况两方面例证。
1.培养结果
学校可以向学生公布培养结果的要求,证明学生达到了教育目标。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向学生描述期望毕业生能掌握哪些核心知识和基本工作能力,以及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能力的行为过程。学校可以通过对培养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对以上内容做出合理预期。对培养结果的测量和评价主要包括在校生成长全程跟踪评价、毕业生半年后和五年后调查、用人单位调查、课程评价调查以及教师发展调查等,对培养结果做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反馈性评价、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相关数据包括毕业生职业、行业流向和就业竞争优势,以及就业满意度、就业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和离职率等就业状态数据。本文认为学校的各项建设都应以培养结果为导向。
2.师生对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认可度
师生认可度可以通过毕业生评价、在校生评价,了解学生对目前专业的认知、认可情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适应学校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调整,也为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学校有的放矢地投入到教学改进中去。
二、师资队伍
根据审核评估标准,学校不仅需要在教师数量和结构上提供自评内容,还需要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教学投入方面提供举证。实际上,处在教学主导地位上的教师群体,其能力水平、观念与教学投入直接影响着培养过程,决定着教育的水准与质量,值得学校深入调查研究。
1.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评价,相关内容包含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师行为、教学效果及授课教师满意度等,从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两方面收集数据。学校可以在学期开始和学期末尾展开教学评价,也可以在学期进行中补充调查、访谈。丰富的教学数据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改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2.教师教学投入
学校可以在自己的评教评课系统中加入教学活动投入时间、课后辅导答疑频度、师生日常交流频率、教学投入效果等评价指标,以更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投入。
当然,教师的“教”字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教书,也蔓延至课堂下的育人,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课余为学生提供建议、咨询服务,并用这些例子丰富自评报告的内容。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支撑教学的经费、设施等硬件资源,以及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支持等软件资源。根据审核评估标准,学校除了需要对教学经费和设施等实用情况进行描述,还需要评价自身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作用必不可少。
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大学建设发展的核心,审核评估标准中主要涉及专业建设的规划、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培养方案的制订等。学校需要了解重点专业毕业生短中长期的职业行业流向和就业质量,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的标准;了解新建专业的建设效果,连续跟踪本专业学生对新建专业的专业认同度,根据数据及时调整大一到大四各学年的专业培养方案,如增添专业认知教育和职业前瞻教育的相关课程数量等。
2.课程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了解各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度和满足度,调整课程建设的规划与执行,相关内容包括毕业生对核心课程有效性的评价、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符合程度等。学校还可以结合在校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对各年级的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对于课程教材的选用,学校可以收集教材满意度、课程作业满意度、课堂教学满意度等数据,形成对当前教材的整体评价。
四、培养过程
根据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的相关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结构,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审核评估中,学校需要关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过程和效果数据。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需要精心设计。学校需要关注的课堂教学相关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并设置这三方面的长效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评价结果,修改下一年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比前后两年的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检验改进成效。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学校可以明确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了解在校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要加强的实习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践对于学生能力知识素养的提升情况来了解本校实践教学的情况。同时,学校教学评价部分可以加入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即时评价,改善每一堂实践课程的质量。
3.第二课堂
学生在校期间组织、参加活动,已是现在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彩的社团活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迅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能帮助他们在课堂外学习和锻炼各种能力。可以说,没有社团活动,大学教育就失去了色彩。
学校应当注意活动的参与度和参与效果两方面的数据,制订第二课堂的培养计划。参与度方面,学校需要跟踪学生在校期间每年的社团/活动参与情况,详细了解每类活动、每类社团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感受等。参与效果方面,学校需要从毕业生数据入手,了解社团/活动对就业质量和对工作能力的提升情况。学校综合以上两方面数据,就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和各专业特点,制订适合各个专业的第二课堂培养计划,改善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素养。
五、学生发展
根据学生发展理论,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内在各阶段的成熟,还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在注重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情感的健康发展、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新一轮的教学审核评估注重学校长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学校需要提供招生、学生指导、毕业生就业发展等覆盖学生发展过程的数据和信息。
1.招生及生源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生源数量逐年下降,大学间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可以对本校整体生源情况统计分析,掌握其变化规律,相关数据包括学生性别、生源省份、家庭职业阶层构成、家庭教育背景经历、家庭子女数量分布、学生高中学校类型构成、招生口径、各专业优先考虑本专业的比例等等。
学校可以制定比较完善的招生制度,包括招生工作管理办法、招生简章、自主招生考试规定、奖励与资助规定等,然后将制度转化为措施,贯彻执行,并确认责任人或部门,对落实效果进行检查。比如学校可以依据本校学生特点,对招生信息渠道、招生手册、招生网站、咨询电话等宣传环节的内容与效果进行评估,利用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招生宣传作用,提高招生质量。
2.学生指导与服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的关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里也出现了对于学生参与评价的明确需求——学生指导和学生服务的质量评价已成为学校不能忽视的内容。
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可以包括学习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学生指导方式可以包括学生互助、选课指导、专业方向选择指导、专业认知指导、在线辅导、针对不及格课程较多的学生的学习预警、学术讲座等。
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可以包括职业规划交流会、就业指导课、就业情况介绍会、考研和出国经验交流会、求职经验交流会、简历和面试指导等形式。
学校需要了解学生对教师基本行为的评价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建议和辅导的时间分布,对在校教师的学生指导与服务投入工作基本掌握;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调查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的专业认知、心理咨询、职业前瞻教育等服务的参与情况和满意情况;最后,学校还需要了解学生对辅导员工作、学生工作的整体评价及它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基于以上三方面,学校可以有“据”可依地改善学生工作,辅助教学改进。
3.毕业生就业与发展
学校需要了解的毕业生短期就业情况,包括职业行业流向、就业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和离职率等就业质量数据;学校需要了解的毕业生中期就业情况,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月收入涨幅、职位晋升情况和工作稳定性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从“入口”和“出口”两方面衡量毕业生的就业发展问题,即学校提供的求职服务有效性和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使用评价情况。
收集好毕业生就业与发展的数据,可以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来自培养结果的客观依据,帮助学校科学诊断和改进教学培养。
六、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上述各个模块的配合,从监控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教学目标的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检测与反馈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调节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收集的数据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课程受欢迎程度、教师满意度、教师能力等等。
教学质量数据的收集手段可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问卷、访谈形式,学校还可以尝试通过移动终端运行即时的教学评价系统,使教学评价不只出现在学期首末,也可以出现在学期进行中,甚至是每节课的前后——或是老师、学生上下课的路上,或是他们在食堂排队候餐的过程——充分利用他们的碎片时间,提高教学评价的参与度。
这些监控数据不仅可以作为自评报告的质量保障举证,也是学校未来教学改进的实证支持。学校可以将各种评价和反馈机制得出的意见建议纳入持续改进的步骤,对改进结果进行再评价,以进行下一轮的改进。本文建议在整个改进过程中,学校可以保留相关文件和具体操作实例,以帮助实现“问题发现—反馈—改进—总结—建议—落实—问题发现”的循环。
新一轮评估的重点:一个也不能少
面对新一轮教学评估,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六个模块的持续改进一个也不能少,并应当成为学校长此以往的建设内容。只有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将长效评价机制融入教学常态,才能真正意义上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