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

理论热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理论热点 > 正文

史静寰:以开放的心态和实干的态度应对数字时代挑战

发布日期:2024-03-24    作者: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点击:

1704701413384789.png


以开放的心态和实干的态度应对数字时代挑战

史静寰

(2023年12月10日)

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当时慕课的出现让很多有远见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意识到,慕课的教学形式可能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变化。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现任上海市市委书记陈吉宁同志对如何应对慕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明确表态,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最起码要做到“不缺席,不掉队,不失语”。在他的部署之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等单位立即组建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开发出中国首个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目前已汇聚5600余门海内外高校的优质慕课,成为全球用户规模第二大的学习平台,累积学习者人数已超过一亿。现在想想当年陈校长这“三个不”的态度定位是多么重要。

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高校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更要保持一种开放心态和国际视野。数字时代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开放,不仅是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心态上的开放。数字是流动的,是可以被更多的人以不同形式广泛使用的重要资源;数字又是变化的,可以使我们曾经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我们只有在开放的心态下,才能够不惧怕变化以及与变化同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少老师习惯于呆在自己的舒适圈,对新知识和技术缺乏敏感度和适应性。在我们帮助老师们开发慕课新课程的时候就感觉到,很多中青年教师表现出非常好的适应变化的形态,他们大胆尝试并创新教学设计,利用慕课课程的传播力,很快成为在全国有名,甚至在全球都有影响的名师。而不少年高资深的教师却很难掌握不断更新的教学技术。对所有教师来说,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态度都非常重要。

在充满竞争的数字时代,立足中国教育实际,脚踏实地干事十分重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清华大学能够保证按时开学,全部课程按计划开出,如果没有“学堂在线”和后续开发完善的具有更强互动功能的“雨课堂”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十几年来,我所带领的团队一直关注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我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收获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师生互动不足是中国大学教育中持续存在的一个问题。数字化时代,学生可以采用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给师生关系带来新的挑战。未来,我们如何利用并超越技术,加强人机互动、人际(师生、生生等)互动,保障学生得到更全面、更综合的发展是教育研究界应该关注的新课题。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史静寰教授12月10日在2023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圆桌对话上的报告】



上一条:赵长禄:基于科学思维的大学人才观浅析
下一条:阎光才:学习自由的语境变迁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