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

理论热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理论热点 > 正文

聚焦两会 | 杨振斌: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

发布日期:2024-03-24    作者: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点击:

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杨振斌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全文如下:

1710211418295.jpg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举行了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塑造我国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领域的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不断强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合作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拓展多边合作,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人才的国际流动,吸引和留住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和人才的跨国合作。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进一步探索超常规、长链条的基础研究未来顶尖人才培养模式,对有潜质学生早发现早培育,推动教育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AI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融合交叉、多点突破态势,而产业变革又赋予生产力更多的时代特征、科技含量和创新内涵,使之呈现出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面貌。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都在科技创新,重点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

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高校应发挥优势,加快科研组织模式和范式变革,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应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同时也应积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夯实基础研究与基础人才沃土,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上一条:聚焦两会 | 严纯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下一条:聚焦两会 | 高松:优化科研经费管理 激发科研工作者和所在单位活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