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

理论热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理论热点 > 正文

理响中国丨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

发布日期:2023-09-30    作者:     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点击:

人民论坛网 | 作者 李树林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于9月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完整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坐落在祖国北疆的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只有全面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才能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大先生。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国育才担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全面系统阐述了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骄傲,一个国家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信中强调,希望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广大教师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持续为国家培养信念坚定、理想远大的栋梁之才。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培育时代大先生

《礼记·曲礼》有云,“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大先生”是“经师”与“人师”的有机统一,只有人格与学业均为人表率者才能称为“大先生”,时代涵养教育家精神,时代也在呼唤大先生。“经师”就是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严谨治学、深耕教坛,孜孜不倦授业解惑;“人师”就是要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润物无声传道树人。正其身,修其德,学生自会亲其师;忠其事,精其业,学生自会信其道。为人师者,务必养成高尚的道德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所言,“老师讲起来是教书先生,实际上是人生的导师。做人的价值,通过学科教学,能够撒播到孩子心中”。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意味着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对人民教师的殷切期望。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时,勉励他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必须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师德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广大教师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人格红线,不为物欲所困,不为名利驱使;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具化师德师风建设、厚植尊师重教土壤,营造培养大先生的社会氛围。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争办惠民好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发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动指南,广大教师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个孩子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唯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在祖国北疆准教师的心中播下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种子,方能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教师教学既要传授学问之道,又要展示为人之本;既要讲解课堂学业,又要点播立身基业;既要解决攻书之惑,又要解答成长之谜。涵养育人智慧,务必与时俱进,升级育人理念,转变育人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启智”,意味着教师要启迪智慧,而不是仅仅传播知识。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科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带领学生研究真问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探究真学问,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润心”,意味着教学要触动心灵。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教师只有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创设有温度、有情怀的高质量教育,理想信念的种子才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拔节孕穗。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终身学习夯本领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创新型人才日渐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高度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高度。教育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攻克的核心任务。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拓宽了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对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科研数量质量、人才类型结构等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加强顶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把论文写在强国建设的宏伟章程中,把实验做在民族复兴的壮美画卷上,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迈向时代发展前沿,终身学习、笃行不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思维、拥有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教师的知识储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视域;教师的躬耕态度,直接感染到学生的三观养成,为此,教师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水积不厚,不负大舟;风积不厚,不负大翼。勤学,方能视野开阔、学识精湛,这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教师必须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打造扎实的知识底蕴和专业功底、具备过硬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发活力,以源源不断的汩汩活水滋润学生心田。笃行,方能坚定信仰、树牢理想,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教师必须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陶冶坚守讲台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方能点燃学生的奋斗激情和灵魂火炬,以行为世范的精神追求止于至真境界。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教育大爱写人生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有言,“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师爱是师德之魂。唯有爱岗敬业、乐教爱生,才能以赤诚之心担起培根铸魂的职业使命,唯有甘为人梯、脚踏实地,才能以奉献之心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唯有心中有火、目中有光,才能以仁爱之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教师,绝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值得我们为之毕生求索、执着奋斗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用智慧启迪智慧,更是用信仰去塑造信仰,用灵魂去推动灵魂,用爱去点燃爱。为人师表,师爱为魂,爱生才能乐教,乐教才能育人。爱学生,就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弘道追求谋大同

北宋教育家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治国、平天下”早已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精神追求。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师对人类文明的赓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上发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总号令。建成教育强国,这是党中央为国家发展确立的硬任务和硬目标,广大教师务必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将“胸怀天下”的文化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们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的开放姿态和多元一体、求同存异的包容胸怀,汲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自治区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要牵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带头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大中小学读本,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牢牢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广大教师要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以文化人,用中华文明启智,以优秀传统润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教育家精神”是我国教育实践的独特升华,更应成为当代教师的使命追求。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初心,不忘为国育才使命,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师者荣光,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李树林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上一条:以教育家为榜样培育栋梁之才
下一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