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

理论热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理论热点 > 正文

以《悉尼协议》为范式 开展专业内涵建设(马永青:2017-04-15)

发布日期:2017-04-18    作者:     来源: 发展规划处     点击:

                                                   马永青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一些国家发起并开始构筑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互认体系,其内容涉及工程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标准、程序和学历的鉴定以及工程师资格认证等诸多方面。该体系现有的七个协议分为互为因果的两个层次,其中《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首尔协议》和《堪培拉协议》针对各类工程教育和工程技术教育的学历互认,《工程师流动论坛》、《亚太工程师协定》、《技术工程师流动论坛》针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互认。其中《首尔协议》是计算机类的,《堪培拉协议》是建筑类的,《华盛顿协议》签署最早、缔约方最多、知名度最高。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质量上尚未充分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职业人才的需求,这也反映了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现有的专业建设,如培养计划的制定、授课方式的改进、职业意识的传授、毕业生要求的达成等等,更多的还是局限在国内同行借鉴、经验参考的层面上;高职教育所采用的国外经验如德国模式等,也大多是偏于教育者自身的需求方面,比如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等等。中国高职教育要走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这是“后示范”、“后骨干”时期的必由之路。《悉尼协议》是把教育工作的关注重心牢牢锁定在学生身上的,这一理念与学校的目标重心相吻合。以《悉尼协议》为范式,借助品牌专业和优质校建设项目,通过专业认证的理念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将是高职院校“十三五”期间走专业内涵建设的实施路径。

专业内涵建设如何对接《悉尼协议》、如何把握认证标准和专业质量标准、如何把握专业建设的定位和作用、如何定位学校的三级核心能力、如何设计专业的具体结构、学习途径和教学模式、如何设计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标准,教学管理该怎么对接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以《悉尼协议》为范式开展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要完成三个转变,即:从课程导向向成果导向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并尊重专业个性的发展。

一、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Spady于1981年率先提出,此后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

1992年,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成立了由大学、工商界人士和专业社会团体组成的认证过程回顾委员会,负责筹划和建立新的工程认证体系。该体系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1997年,ABET正式发布了EC2000认证标准,这个标准标志着ABET工程教育认证由过去的输入导向转向了产出导向。

在理念上,OBE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OBE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在方法上,OBE要求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ILOs---IntendedLearning Outcomes)来开展,强调了5个核心问题:

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目标)

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需求)

3.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过程)

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评价)

5.我们如何保障让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改进)

从以下五方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OBE的内涵:

(1)OBE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但不一定同时或采用相同方法。而且,成功是成功之母,即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

(2)OBE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

(3)OBE强调精熟(masterlearning)。教学评价应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前提,不再区别学生的高低。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

(4)OBE强调绩效责任。学校比学生更应该为学习成效负责,并且需要提出具体的评价及改进的依据。

(5)OBE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

最终要能够衡量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

二、反向设计的教学设计理念

按照“反向”设计思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流程,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细化到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再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能力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方法。在有效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多元评价,评价人才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反馈与改进措施,指导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的调适,形成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整改循环改进、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反向设计过程及主要环节如下:

(1)根据内外需求确定培养目标。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是:前者是确定后者的依据,后者要与前者相适应。

(2)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是:前者是确定后者的依据,后者支撑前者的达成。

(3)根据毕业要求确定专业培养标准。毕业要求与专业培养标准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覆盖前者。

(4)根据专业培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专业培养标准实际上为毕业生搭建了一个能力结构,而这个能力结构的实现依托于课程体系。指标点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是:前者是构建后者的依据,后者支撑前者的达到。

(5)根据课程体系确定教学要求。毕业要求与教学要求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覆盖前者。

(6)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是:前者是选择后者的依据,后者支撑前者的达到。

(7)根据教学内容编制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材、校情、学情编制的、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和评价。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和控制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者、积极发现者和执着探索者。教学设计主要取决于学什么,教学过程主要取决于怎么学,教学评价主要取决于学得怎么样,这是成果导向教育的使然。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要求整个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都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达到学习成果(毕业要求)来进行,要求提供适切的教育环境、了解学生学什么(内容)和如何学(方式与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并实施适切的教学评价来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而设计;师资与其它支撑条件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评价的焦点是学生学习效果与表现;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强调“教主于学”的教学理念,即教之主体在于学、教之目的在于学、教之效果在于学。遵循以学论教的教学原则,即教什么取决于学什么,怎么教取决于怎么学,教得怎么样取决于学得怎么样。重教轻学是传统工程教育的痼疾,至今仍然主导着课堂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教学本质与教学理念。

教学本质回答的是教学是什么。传统的认识是: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种传统认识有5个局限:教学局限于教书,教书局限于课程,课程局限于课堂,课堂局限于讲授,讲授局限于教材。我们理解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其中“会学”是核心,要会自己学、会做中学、会思中学。教学理念回答的是教学为什么。传统的认识是:“教”是为了“教会”,“学”是为了“学会”。我们提倡的教学理念是“教为不教、学为学会”。“教为不教”有两层含义:“教”的目的是“不教”,“教”的方法是“大教”。“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这种“教”是教学生“学”,这种“大教”是“善教”。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叶圣陶先生曾讲:“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四、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理念

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质量管理,还停留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的初级阶段,初步具备了监督、调控功能,但缺乏改进功能。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具备“闭环”特征,即通过监督功能发现偏差,通过调控功能纠正这些偏差,再通过改进功能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对系统进行改进。也就是说,这三个功能是首尾搭接,互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建立持续改进体系的要点包括“1个目标、2条主线和3个改进”:1个目标是保障质量,2条主线包括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3个改进为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这3个改进,通过三个循环来实现,即:通过外循环持续改进培养目标、通过内循环持续改进毕业要求、通过成果循环持续改进教学活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这两条主线,是对其符合度和达成度的评价与改进过程。首先,评价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否与培养目标(内外需要)相符合,如果不符合,就要改进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然后,评价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达成,就要改进教学活动(毕业要求)。教学活动的改进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的学习机会、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内涵建设,2016年,针对《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项目,我们分别与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四川成信天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天府职业学院【筹】)进行了合作,依托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对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和无人机应用技术进行了建设试点。本着边建设、边总结、变改进的原则,寻找与国际化标准存在的差距,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合格的工程技能人才,为我国早日加入《悉尼协议》做准备。                 (据高教网)

上一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7-09-08: 陈宝生)
下一条:因时而动 返本开新 建设发展新工科——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张大良:2017-04-13)

返回顶部